长虹电视销售模式?

长虹电视销售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的演变,具体如下:

### 一、大户代理制(1998年8月以前)

**渠道结构**

早期依赖大型批发商进行销售,采用一级批发商为核心,通过二级、三级批发商覆盖市场,终端销售主要依赖零售商。

**运营特点**

- 销售团队主要与一级批发商合作,直接处理大额订单(数千万至数亿元),较少涉及零售商。

- 以金融销售(融资销售)为特色,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吸引经销商,形成渠道优势。

**问题与隐患**

- 批发商承担了终端推广和售后服务责任,导致终端市场控制力弱化。

### 二、自建网络与大户代理共存制(1998年8月-1999年4月)

**渠道调整**

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长虹开始自建销售网络,与大户代理制并行,形成双渠道模式。

**运营特点**

- 试图通过自营渠道提升市场覆盖和品牌控制力,但资源仍依赖一级批发商。

- 业务团队扩展至二级、三级批发商,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。

### 三、终端渠道分销制(1999年4月以后)

**渠道改革**

为进一步掌控终端市场,长虹全面转向终端渠道分销制,强化与零售商的合作。

**运营特点**

- 销售费用降低,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加速产品流通,利用时间差开展其他业务。

- 终端成为市场竞争核心,出现“终端为上帝”的现象,厂家对市场的控制力显著增强。

**成效与问题**

- 短期内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,但部分分销商因利润压力出现窜货、拒售{$gdata[title]}等违规行为。

### 总结

长虹电视销售模式从依赖批发商到强化终端控制,经历了多次调整。早期通过“傍大款策略”快速扩张,后期通过渠道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。然而,渠道管理问题始终存在,终端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,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挑战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